? ?眼下,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名單呼之欲出,哪些高校能夠在這一輪動態調整中突出重圍,取得全新的突破,成為了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而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如果自身強勢的學科領域能夠得到相關政策的重視和加持,對高校“雙一流”建設而言,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
▎官方發文,支持這些領域!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人社部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加快“雙一流”建設,大力加強急需領域學科專業建設。作為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的四大建設任務之一,《方案》明確指出:支持優質醫學和師范院校建設。不僅將支持一批本科醫學院校和本科師范院校的教學科研設施建設,還將重點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和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對于以“雙一流”為建設目標的醫學類、師范類院校而言,這份由國家三部委聯合印發的重要文件,無疑是一份莫大的鼓舞。在此之前,已有多份文件,透露出了下一輪“雙一流”建設將重點布局和支持的領域: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全文共5個部分,其中多個部分及要點涉及教育領域。作為科技興農的重要抓手,加大涉農高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被寫入文件之中。在教育部去年對“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876號建議的答復”中,也明確提到: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將繼續堅持扶強扶優,聚焦高端農業裝備的重大需求和急迫生產實踐問題,加大對農業學科、農業工程等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調整優化建設高校布局和學科結構。
去年9月份,教育部網站“重要文件”一欄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著力加強醫學學科建設,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加大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布局和支持力度,推進“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到2021年建設600個左右醫學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點。在去年12月,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同樣明確提到:強化中醫藥學科專業建設,適度擴大中醫藥類“一流學科”建設規模,完善建設結構。推進省部局共建中醫藥院校工作,在教育教學改革、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師資、高水平附屬醫院建設及招生計劃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除了《“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提到支持師范學校發展外,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以前就已多次提及“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去年9月份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在“十四五”時期,為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儲備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國家發改委將結合教育領域重大工程專項設置,進一步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支持各地建設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師范大學。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444號建議的答復”中也提到,國家高度重視師范院校建設發展。2020年是“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將進行成效評價并動態調整建設范圍。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加緊研究相關辦法,加強對師范院校和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對涉農、醫學和師范類院校的支持與重視,體現出了國家在涉及民生等關鍵領域的重要布局,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我國在高等教育發展和高校建設上的戰略導向。分類評價,是近年來我國在高等教育評價體系方面出現的重大變化之一。今年三月份,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辦法》明確,“雙一流”建設將以學科為基礎,依據辦學傳統與發展任務、學科特色與交叉融合趨勢、行業產業支撐與區域服務,探索建立院校分類評價體系,鼓勵不同類型高校圍繞特色提升質量和競爭力,在不同領域和方向建成一流。這一圍繞內涵發展及特色發展成效的多元多維評價,對于多年深耕一個關鍵領域、持續專注于一條賽道的行業特色型高校而言,是一個空前的戰略機遇。曾幾何時,我國的高校建設和成效評價,更加注重學科布局的全面性和高校發展的綜合性,學科特色明顯的高校在其間不具優勢可言,部分高校開始花大力氣均衡學科布局、朝著綜合性院校轉型,分散了辦學資源投入的同時,也模糊了高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出現了“千校一面”、同質化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分類評價”采用不同視角來考察和呈現高校和學科的建設成效,在引導高校特色發展、鼓勵不同類型高校圍繞特色提升質量和競爭力的同時,也讓行業特色型高校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和堅守初心的底氣。他們或是擁有全國頂尖的A類學科,或是以突出貢獻斬獲重量級國家獎項,抑或是在服務國家整體戰略布局的特定領域里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只待抓住一個關鍵的歷史機遇,便可騰飛而起。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之后,這一方屬于行業特色型高校的廣闊舞臺,大幕正在徐徐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