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毒素對食品的污染
我國于1972、1973、1974及1981年先后在全國進行食品中AFB1的普查工作,結果發現黃曲霉毒素的污染有地區和食品種類的差別。長江及長江以南地區黃曲霉毒素污染嚴重,北方各省污染較輕。在各類食品中,花生、花生油、玉米污染最嚴重,大米、小麥、面粉污染較輕,豆類很少受到污染。有專家學者在1992年對我國廣西、江蘇、河北、北京等地的糧油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其結果表明除花生樣品的污染率較高,達到 55.6%外,玉米的污染率僅為15.6% ,且污染水平均未超過我國現行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的允許量標準。?
黃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污染波及世界各地區,一般來說,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食品污染較重,其中以花生、玉米的污染最為嚴重,上個世紀60~80年代,12個國家的調查結果表明:花生的陽性率為0.9%~50%,平均含毒量為25~1000ng/g,含毒量最高的樣品達25000ng/g,玉米的陽性率為3.5%~73%,平均含毒量為5~400ng/g,最高含毒量為12500ng/g。
鑒于AF的毒性,目前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制訂了食品和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的最高限量標準和相應的法規。我國也于1990年11月26日頒布了《防止黃曲霉毒素污染食品衛生管理辦法》。管理辦法規定:為確保嬰幼兒健康,糧食部門應提供不得檢出黃曲霉毒素的糧食,利用含有黃曲霉毒素超出允許量標準的糧食、油料及油品加工食用時,必須在工藝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毒性,產品符合標準后方可供食用。若有違反規定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AF污染引起食品變質。食品由于受其污染而食用價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美國弗吉尼亞洲在5年時間內檢測了500份玉米樣品,每年的玉米樣品中約有25%含有毒素。人類食用被AFT污染的食品會導致急性中毒,引起肝臟壞死出血,慢性中毒可引起肝癌。同時用被污染的飼料飼養畜禽會使畜禽生產率降低,增重減慢,間接對人類造成重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