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不同于以前,液氮低溫下測單晶,在很多時候都是標配。因為在液氮低溫的Freeze下,很多脆弱的晶體才能變得穩定,安靜地待在那里經受X射線的照射,讓我們能夠采集到數據。即便是穩定的晶體,使用低溫收集數據,原子的熱振動降低,不僅衍射能力增強,很多時候還能避免后續一些結構精修的煩惱,比如無序。在液氮幾乎白菜價的今天,我們巴不得每個晶體都在低溫下享受一下速凍。
But,如果盲目的認為低溫收數據就一定好,如同很多單晶科學里傳的似乎板上釘釘的謠傳一樣,那你也許會錯過很多科學發現,甚至“抱憾終生“。有人抗熱,有人抗冷。晶體也是一樣,并不是所有的晶體都適合承受液氮的寒冷,也許凍住了就變身了。我相信很多同學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晶體長的很漂亮,但是低溫下測試都沒有什么衍射。我們通常會認為這是由于晶體內部的結構堆積的周期性太差,徒有其表。很少有人去懷疑晶體在低溫下會掛掉。當然這種情況并不常見。去年的時候做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晶體,雖然這是一個美麗的失誤,但是卻發現了更很有意思的事情。顯微鏡下這個晶體長得晶瑩剔透,像極了一塊塊冰糖(為什么不是寶石,自己腦補…)。晶體起初被認為是一顆超分子的晶體,然而初始的衍射圖卻有些讓人不解。雖然晶體的衍射能力很強,但是衍射點的排列卻有些讓人無語,完全不像是單晶的樣子,也不應該是一個超分子的晶體所具有的晶胞大小的衍射圖。
衍射圖如此,也就沒有什么希望得到準確的晶胞參數,更沒有必要繼續做下去。幾乎可以斷定的是這不會是目標的超分子晶體,但是總有人詭辯說”萬一”呢?好吧,實際上是強烈的好奇心在驅使著我去一探究竟。這到底是什么,又究竟是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
實際上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因為晶體在顯微鏡下是晶瑩剔透的“冰糖”,而在上樣之后就沒那么透徹了,變得朦朦朧朧。對于一顆這么好看的晶體來說,這顯然是發生了什么。于是第一個操作,關掉低溫。此時晶體仍然保持著透明的狀態,衍射圖變得異常的清晰起來,這個一定是一顆salt crystal。至于為什么,請初學者自行補課。▲圖2 Determine Unit Cell and Search
作為晶體中,可能會加入的抗衡離子,KPF6(六氟磷酸鉀)是那么的突出。知道了元素,結構解析,也就順利地確定這個晶體是KPF6,第二個問題則是更感興趣的問題,低溫下KPF6發生了什么。這時候的單晶的技術就無能為力了,混亂的衍射圖,無從下手。但是單晶玩不成,可以玩粉末呀。于是拿出另一塊玻璃片,“輕輕”地壓下去。“冰糖”輕松變成了糖粉,放到D8 VENTURE衍射儀上,設置變溫的程序。很快我們就得到不同溫度下的粉末圖譜。▲圖4 In-situ variable temperature Powder diffraction on D8VENTURE
顯而易見,晶體并不是被凍碎了,而是整個物相都發生了變化。隨著溫度的降低,晶體經歷了三種不同的物相。在DIFFRACT.EVA 中可以輕松地分析得到可能的物相。但是有意思的是對于KPF6的物相和相變溫度一直以來卻有著爭論。關于KPF6的相變,可以檢索到很多文章:本文使用權歸布魯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工作人員聯系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