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新起點、新征程、新使命、新事業
4月16日,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我國應急管理事業正式開啟了新起點、新征程。
緊接著,人民日報,中國應急管理報就分別專訪了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和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
我們先來看下人民日報的專訪:
黃明說:
●應急管理部的職責定位很明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的主管部門,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的牽頭部門,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資源的組織部門,推動形成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的支撐部門,承擔提高國家應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任務。
●主要是兩個“前所未有”:一是機遇前所未有。二是挑戰前所未有。
●組建應急管理部不是哪一個單位改名字、換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脫胎換骨。此次機構改革與之前不同,原則是“優化、協同、高效”。
●目前,集中辦公基本完成,人員轉隸有序進行,“三定”方案正抓緊研究制定。面對平穩過渡問題,主要從三方面著力。一是堅持“先立后破”,分步實施。二是統籌協調機構改革和各項重點工作。三是盡力縮短磨合期。
最后,黃明說:為黨守夜、為百姓守夜,筑牢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防線,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這是我對組建應急管理部的理解。
我們再來看中國應急管理報的專訪:
閃淳昌說:
●現在應對突發事件不能采用人海戰術,要進行專業救援、科學施救。組建應急管理部,整合相關救援力量,使其更專業化、職業化,能更好地實現專業救援、科學施救。
●我國目前對突發事件的監測能力比較弱。如果能及時監測預警,有些災難就可以避免,或者減少傷亡。突發事件發生后,我們需要提高處置救援能力,利用無人機、機器人、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獲取災情,幫助應急處置決策。
●應急管理部的組建,對于構建統一指揮、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是人民和時代發展的需要。
●《突發事件應對法》沒有明確的執法部門,在實踐中都由各級政府負責。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應當是《突發事件應對法》的主要執法部門。
與此同時,4月17日下午主席在十九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主席強調: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4年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按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初步構建了國家安全體系主體框架,形成了國家安全理論體系,完善了國家安全戰略體系,建立了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國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強,牢牢掌握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動。
主席指出: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認識和有力應對一些重大風險挑戰。要聚焦重點,抓綱帶目,著力防范各類風險挑戰內外聯動、累積疊加,不斷提高國家安全能力。
新使命、新事業
新使命:
上海市金山區安監局局長徐烽說:
隨著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不斷提升,全國“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將更加健全完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的重要里程碑矗立在新時代,職責使命不忘,奮斗精神永恒!
新任務:
山西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主任郗曉芳說:
組建應急管理部,將推動安全生產領域的三大進步:一是整合國家現有防災減災救災力量,充分發揮資源共享作用,避免重復投入、重復建設;二是拓展“預防為主”的內涵,進一步強化防災減災救災功能;三是建立公共安全體系,把城市安全納入安全管理體系。
無論改革如何推進,干好工作是天職,盡好職責是本分。越是在改革的時候,越需要穩得住心、定得住神,盡心盡力干工作,從而更好地完成新時代的新任務。
牢記初心: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白云鄂博礦區政府辦主任劉熙成說:
應急管理部組建后,主體責任更加明確,職權更加清晰,在應急狀態時能夠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
我們基層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堅決擁護、支持這項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我們將積極參與此項改革,牢記使命,恪守職責,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利益而堅守、奮斗。
湖南省邵陽市礦山救護支隊支隊長王建華說:
通過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資源共享、無縫對接的新型應急管理體制,對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應急救援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作為一名礦山救護隊隊長,我堅決擁護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力支持并積極參與改革,繼續履行“加強戰備、嚴格訓練、主動預防、積極搶救”原則,隨時達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標準要求,不忘初心,在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道路上執著向前。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