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因為在重組蛋白的表達過程中缺乏某些蛋白質折疊的輔助因子或環境不適,無法形成正確的次級鍵等原因形成的。 1、包涵體— 表達量過高,研究發現在低表達時很少形成包涵體,表達量越高越容易形成包涵體。原因可能是合成速度太快,以至于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折疊,二硫鍵不能正確的配對,過多的蛋白間的非特異性...
包涵體是外源基因在原核細胞中表達時,尤其在大腸桿菌中高效表達時,形成的由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質顆粒,在顯微鏡下觀察時為高折射區,與胞質中其他成分有明顯區別。包涵體形成是比較復雜的,與胞質內蛋白質生成速率有關,新生成的多肽濃度較高,無充足的時間進行折疊,從而形成非結晶、無定形的蛋白質的聚集體...
免疫耐受是指對抗原特異性應答的T細胞與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不能產生特異性免疫效應細胞及特異性抗體,從而不能執行正常免疫應答的現象。 形成機制的原因有固有性免疫耐受和適應性免疫耐受。 這不同于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劑后造成的抑制狀態,不會導致自身免疫病的發生稱為免疫耐受。引起...
(獲得性免疫耐受) 包括中樞耐受和外周耐受。 1.中樞耐受:是指在中樞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內, T 和B 淋巴細胞在發育中,尚未成熟前,能識別自身抗原的細胞克隆被清除或處于無反應性狀態而形成的自身耐受。如T 細胞在胸腺內發育過程中,經過陽性選擇和陰性選擇,識別自身抗原的未成熟T 細胞凋亡。B...
Copyright ?2007-2025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頁面更新時間: 2025-03-16 20:42